韩非子是反对形式主义的,早就认识到形式主义害人不浅,后人却只注意“买椟还珠”,悄悄扭转了斗争的大方向……真是辜负了韩非子又是讲道理又是编寓言的一片良苦用心!从现代包装策划设计学的观点看,这个楚人并不愚蠢,而且无疑是一个包装策划设计大师,足堪入选现代包装策划设计学科之经典教材。可见,那个郑人,也不傻,还很坚定很明确。此书软精装配硬书盒(书椟),装帧也是相当的优雅。
作者 | 古城村人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动态
“买椟还珠”,是我国成语,源自我国一个寓言故事。这个寓言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原文如下:“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椟,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
这个楚珠鬻郑或楚人卖珠的故事,其讽谏的意思是明白的,其阐发的道理也是明确的 !不过后人有意无意归纳为“买椟还珠”,主人公就从楚人变为了郑人,于是喧宾夺主,讽谏的对象甚至意思也变了,成为“郑人”不知好歹,主次不分,舍本逐末……其实,这也是因果倒置了,前有楚人如此这般,后有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从阐发的道理来说,即:先有“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后有“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作者的本意是批评“今世之谈”巧言令色,以文(纹饰)害意,徒重形式,忽略甚至损害内容,致使人主(也即郑人)“忘其用”,即导致了人们忽略内容和经世致用的东西。后人、以致成语词典,也多就字面解释、理解,而忽略甚至歪曲了韩非子的本意。韩非子是反对形式主义的,早就认识到形式主义害人不浅,后人却只注意“买椟还珠”,悄悄扭转了斗争的大方向……真是辜负了韩非子又是讲道理又是编寓言的一片良苦用心!所以词典也应该谨慎些了,至少应该添置“楚人卖珠”或“楚珠鬻郑”,或者交代清楚前因后果,以免言不及义、以讹传讹……
当然,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个内涵丰富多元的寓言也可能或可以各取所需、各有所爱……何况,成语又是约定俗成者,奈何它不得的,只是,作为词典和编撰者是否应该高屋建瓴引导潮流,而不是一味从俗呢?至于……
嗨,忘掉韩非子吧,聊聊轻松的话题。从现代包装策划设计学的观点看,这个楚人并不愚蠢,而且无疑是一个包装策划设计大师,足堪入选现代包装策划设计学科之经典教材。如果从收藏学角度来说,这个买椟还珠的“椟”确实不赖,买椟又有何不可呢?如果钱袋充足,珠和椟兼而得之,再好不过;万一囊中羞涩,或者根本就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术业有专攻偏爱集藏“椟”这一类,又岂可厚非呢?可见,那个郑人,也不傻,还很坚定很明确。说句玩笑话,倘若他早已看出那是一颗假冒伪劣的“珠”鱼目混珠的“珠”——而这不是不可能的,尤其假货泛滥的今天,是很有可能的,那么他的选择就更是明智之举了。收藏家马未都,就是一个现代版“郑人”,喜欢集藏“椟”,还编辑出版了《百盒千合万和》(图8-9,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9月一版一印),所藏之“椟”(盒),瓷的、玉的、木的、竹的、漆器的、镶嵌的、景泰蓝的……五花八门,美不胜收。盒、合,寓吉祥之意,和合二仙就是民间美好的象征!“椟”,岂可轻视之?此书软精装配硬书盒(书椟),装帧也是相当的优雅。我这本还是“郑人”马未都签赠本呢!
书籍装帧也是一门包装设计艺术,散文家藏书家董桥《最后,迷的是装帧》转述过一段有趣的议论:“集藏旧书的癖好真是有因有果,R.M.Williamson 的 Bits forom an Old Bookshop 里说,书痴先是只买要读的书,继而搜买想读的书,再则立心读遍存书,最后捧回家的全是些装帧美丽的老书,就算读不懂书中的绝种文字也硬要买来玩赏……”他说:“我想我快进入第四期书痴了。”——你看,“买椟还珠”的人其实是大有人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