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甘孜来源:经济日报甘孜县斯俄乡火古都村光伏电站光伏电站的运营为当地农牧民增收拓宽了渠道,真正实现了产业扶贫从“输血”到“造血”的根本性转变郭昌平摄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是川西北文化旅游经济带和藏羌彝文化走廊核。
来源:经济日报
甘孜县斯俄乡火古都村光伏电站。光伏电站的运营为当地农牧民增收拓宽了渠道,真正实现了产业扶贫从“输血”到“造血”的根本性转变。
郭昌平摄
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是川西北文化旅游经济带和藏羌彝文化走廊核心区,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当地依托良好的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高原儿女脱贫奔小康的“金山银山”。 闫汇芳摄
◀群山环抱中的道孚县协德乡中心学校。该县有效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改善农村尤其是贫困村的办学条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陶 俊摄
◀游客在位于稻城县亚丁村的仙乃日雪山脚下欣赏壮美风景。稻城亚丁作为甘孜州旅游龙头景区,带动了当地全域旅游的发展,已成为川西地区旅游发展的高端品牌。 本报记者
敖 蓉摄
康定市甲根坝乡妇女在织氆氇。近年来,当地充分发挥传统技艺,大力开展实用技能技术培训,帮助贫困户实现就业,增加收入。 林革文摄
◀甘孜州理塘县濯桑现代农业园区,农民在进行机械化作业。该园区内的蔬菜大棚、智能播种机、智慧农业系统等现代农业科技,破解了高原种果蔬难题。本报记者 敖 蓉摄
▼炉霍县洛秋乡易日沟养鹿基地饲养员在给梅花鹿添加饲料。该县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产业,形成一乡一品发展模式。
益西次里摄
9月,川西高原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壮美,令人惊叹。满山的红叶让座座雪山更加雄伟,成片的青稞看似金色的河流,深红色的苹果压弯了枝条……
在乡城县青德乡海拔3000多米的苹果园里,果园的主人周军微笑着在田间巡视。这一片山坡曾以种植土豆等传统作物为主,农民收入微薄。6年前,在县里支持下,返乡创业的周军在这里试种糖心红富士。“去年第一批1000多亩已开始丰收,第二批2000多亩两年后也将进入收获期,到盛果期时,每亩产量可达7000斤左右。”由于高原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苹果大受欢迎。
高兴的不只是果园的主人,还有在果园里打工的近百名当地农民。去年,周军支付给农民的工资就有100多万元。
而在稻城县,曾经的贫困村亚丁村、叶儿红村、仁村等稻城亚丁景区附近的村民通过开办民宿、餐饮等服务业,人均年收入已达数万元。
甘孜州18个县市均属“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近年来,甘孜州立足生态和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发展全域旅游、生态农业等特色优势产业,截至目前,22万多贫困人口实现吃穿不愁,人均纯收入稳定达到6800元以上;11.3万户贫困群众享受到住房保障政策;全面实施15年免费教育、“9 3”中职教育;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全州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安全饮水得到充分保障,无电乡也已成为历史。到去年底,甘孜州18个贫困县市已全部摘帽。(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钟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