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菩萨,是梵文音译,为我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他和释迦牟尼、文殊菩萨合称为“华严三圣”。普贤菩萨通常供奉于大雄宝殿释迦牟尼佛右边,是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的右胁待,普贤之名始出于三曼陀罗菩萨经,后广见诸经而成普遍之信仰。普贤菩萨乘六牙白象,守护法华之行者。
普贤菩萨,是梵文音译,为我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他和释迦牟尼、文殊菩萨合称为“华严三圣”。普贤菩萨通常供奉于大雄宝殿释迦牟尼佛右边,是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的右胁待,普贤之名始出于三曼陀罗菩萨经,后广见诸经而成普遍之信仰。普贤菩萨乘六牙白象,守护法华之行者。
峨眉山共分有大八寺庙:金顶华藏寺.寺内供奉铜铸弥勒佛
万年寺创建于晋,称普贤寺.
报国寺建于明万历年间,原名会宗堂,由明光道人建于伏虎寺右,取儒、释、道“三教”会宗之意。
清音阁地处峨眉半山,与龙门洞素称“水胜双绝
洗象池位于峨眉山海拔2070米的钻天坡上,池畔放一石象,以应普贤菩萨洗象之说。
伏虎寺始建于唐代,南宋绍兴年间改建,清顺治年间,贯之和尚重建,历时二十载,为全山最大寺庙之一。
千佛禅院,清幽静雅取胜的洪椿坪,座落在中山群峰环抱之中.
仙峰寺原名慈延寺,有石柱六角亭台,名仙皇台,此处视野开阔,可眺望峨眉平原沃野
晋代有慧持和尚从庐山入蜀,在峨眉山修建普贤寺,这是峨眉山供奉普贤菩萨的开始,北宋年间又有人铸建头戴五佛金冠,手持如意,结跏趺坐于象背的莲台上的普贤铜像一尊,此像重达630吨,是佛教艺术珍品。
公元63年,从此峨眉山开始传说,一个老药农的奇遇改变了,一天清晨年过花甲的普公(音)像往常一样上山采药,突然他发现地上有一行大如茶盘,状似莲花的脚印,普公(音)沿着这奇怪的脚印,一直追到山顶脚印却消失了,随后伴着一阵天籁之音,茫茫云海中升起议论五彩缤纷的光环,光环中有一头长着常常的鼻子,翘出六根长牙的白象。
驮着一位头戴金冠,手握如意盘腿坐在莲台上的仙人,惊恐万分的普公(音)倒头便拜,事后经过一位高僧的点播,普公(音)才知道,那就是普贤菩萨的瑞相,也由此对普贤菩萨深信不疑,随后他在崖顶修建了一座供奉普贤菩萨的寺院,自己也皈依了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