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歌识途难得因为一首歌而喜欢上一部电影,青春狂曲《我的天空》开创了这样的先例。喜欢修儿近乎张牙舞爪的嘶吼,欣赏贝贝举重若轻的莞尔,她们让这首充满张力的歌,再次焕发出活力。邂逅《青春派》辗转反侧后,小心翼翼地搜索电影出处。因为“青春”的素材早已烂熟,对此也没抱太大的希望。然而,年轻人的感情终究敌不过时空隔离,女孩每每敷衍了事,间接切断了复合的可能。
难得因为一首歌而喜欢上一部电影,青春狂曲《我的天空》开创了这样的先例。第一次听这首重金属的摇滚,是汪峰战队的贝贝和修儿演绎。贝贝那雄浑的女中音让人折服,宽厚的音域更是拿捏自如;修儿一如不羁的浪子,有些棱角却真实的可亲。就是这样的截然二人,最后却呈现出超越原唱的效果。喜欢修儿近乎张牙舞爪的嘶吼,欣赏贝贝举重若轻的莞尔,她们让这首充满张力的歌,再次焕发出活力。
一旦爱上哪首歌,必定要折腾个翻来覆去,直到旋律一起,就能思绪万千。这种近乎痴狂的听歌方式,就算旁人侧目也不停歇。一个偶然的机会,试着打开了这首歌的MV,本以为又是演唱会的千篇一律,或者网络后台的粗制滥造,却没想竟然是一部电影的花絮。学生时代、少年青葱、粉色恋情,一下子吸引住眼球,这些最迷人的符号,值得一探究竟。
邂逅《青春派》辗转反侧后,小心翼翼地搜索电影出处。既想看,又怕失望的心态作祟,罢了,好奇心战胜一切,打开庐山真面目——《青春派》。对于我这样的“电影盲”来说,2013年的作品没有看过,也在情理之中。因为“青春”的素材早已烂熟,对此也没抱太大的希望。只是觉得既来之则安之,看看导演又能炸出什么新汁出来。反正除了弥漫的荷尔蒙,少不更事的懵懂怀春,好像也没有更好的元素能供作噱头。
故事徐徐展开,剧情却是不落窠臼,简单清新。一个精英学校的顶尖高三毕业班,那个自认聪明的男孩,却成为班里唯一的落榜生。因为早恋得而复失,因为个人“勇敢”强颜欢笑。考场之上,愤愤的少年甚至一字不写,与妈妈做着倔强的抗争。命运捉弄,心上人黄晶晶考上了大学,他却只能复读再战。谁又知道新的一年会怎样呢。
复读岁月里,女孩就是自己奋斗的灯塔,为她学习成为男主唯一的动力。然而,年轻人的感情终究敌不过时空隔离,女孩每每敷衍了事,间接切断了复合的可能。梦断情缘,生活还要继续,复习班的日子也可以很美。这里有一个为他心仪的女生,有三五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兄弟,更多的是那些默默奋斗的同学。故事的主角经历少年维特式的烦恼后,最终走上人生的坦途。
说实话,我没有被电影的爱情吸引,但我还是莫名地沉醉其中。导演用碎片化的拼凑,片段式的演绎,最终呈现的却是许多人经历过的高三。为了爱情义无反顾,为了孩子家庭失和,为了未来头破血流。毕业典礼上的大胆表白,陪读爸妈的“宫心计”,班主任老师的阎王罗刹,这些都是时下的真实写照,却又让人觉得意犹未尽。也许这就是电影的高明之处,着重写意的是网罗大众,他们经历过这些高考元素,但又不仅仅如此。留一片余白,任由发挥想象吧。
再战我的天空爱影片的台词,更爱编剧的才情。将自己想说却不能说的话,让故事中的主角们一一道出。主人公情场失意后,舍友们深情劝告,张爱玲曾经说过,“要想忘记一段感情,方法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时间和新欢。”此情此景,再品此言,独有一番心境。调皮的男二号要追班里的晓凡,搬出的竟是《石头记》的“荒唐言”:凡是真心爱的,最后都散了;凡是搭伙过日子的,最后都团圆了。
乍听可笑,最终却在傻笑中泛起泪花。为了迎战高考,班主任金句频出,“两眼一睁,开始竞争”、“不苦不累,高三无味;不拼不搏,等于白活”、“就算拼个头破血流,也要给我冲进一本的大楼”,诸如“扛得住给我扛,扛不住,给我死扛”,哄堂大笑后,好像高考就是如此。
故事的最后,男孩又一次深情“告白”,只是这次主角是那个最开始的“仇敌”——恨不得生食其肉,啖其骨的班主任。仍然是俗套的引经据典,“泰戈尔曾经说过,沉默是一种美德,但在喜欢的人面前沉默,便是懦弱”,转瞬话锋突变,“泰戈尔还说过,尽管走下去,不必逗留着,去选鲜花来保存,花自然会开放”。这些话既能针对爱情,却又放诸四海而皆可。妙哉!
画面最终定格在一张毕业照,刹那间仿佛回到自己的高三岁月。没有花花世界,没有死党密友,有的只是反反复复的试卷模拟,爸妈和老师的无尽唠叨。那年月,用数不尽的校园跑步来解压,看着月夜八点的星星点点,少年该不会后悔。再战我的天空,走在路上就是正途!
作者:一个有情怀的历史老师。这里有学生年代的共鸣,有平凡你我的故事,有纵横捭阖的历史,有娓娓道来的深情,总有一款拨动心弦~ ~